商丘师范学院地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——东方体育商丘市。商丘是殷商之源,华商之都,孔子祖籍,庄子故里,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诞生于此。学校办学文脉传承于1905年创办的“归德府中学堂”,办学历史追溯到1945年成立的东方体育立商丘师范学校,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普通本科高校。
近年来,学校高举东方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传承应天书院千年古韵,秉承“应天归德智圆行方”校训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“稳规模、调结构、提质量、强特色、上水平”的总体发展思路,推进“十大工程”,打造省、校、院三级重点学科体系,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。学校荣获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、教育部数据中国“百校工程”项目高校、省“十四五”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、省智慧教学示范校、省国际化特色高校、省文明校园标兵、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3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。
坚持需求导向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构建“产学研创相结合,教学做练一体化”人才培养新模式。面向东方体育新型材料、电子信息、现代医药等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,着力打造“教师教育、化学与生物工程技术、文化创意、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服务、信息与先进制造配套服务、商务服务”六大应用型专业群。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、特色专业4个,省级B类专业和一流专业16个;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7门。与国外数十所知名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,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项,国际化办学水平稳步提升。
坚持创新驱动,提升科学研究水平
实施项目带动、平台打造、团队培育等科研工作一揽子计划,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74项,省厅级科研平台30个,省厅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12项,省厅级人才项目22项。在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诊断,朝天椒、黑猪新品种培育,绿色替抗饲料新品种、新能源电池研发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。
坚持校市融合,增强服务社会能力
推进校市融合“5211”工程,与商丘市共建“5个院”“2个中心”“1个环学校创新创业产业带”“1个附属学校教育集团”。华商学院“企业家大讲堂”已成为市校合作培训名牌。实施科教融合“十百千万”工程,与十个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,与百家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,开展千个校企合作项目,组织万名师生进企业参与研发服务。与商丘市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45个,与130余家行业企业共建合作发展联盟。完成校企合作项目1747项,到账经费达3.7亿元。
坚持文创赋能,彰显办学优势特色
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深入挖掘殷商文化、庄子与道家文化、应天书院文化等,与商丘市委宣传部联合出版“文化商丘”大型丛书,获批“明清商丘宋氏家族文学研究”等省部级以上社科基金30余项。拍摄《游商丘古都城,读华夏文明史》8集专题片、《黄河之旅》《中原红色之旅》等系列短视频,新华网、央视网、学习强国总平台等中央媒体予以播发。完成汉王陵景区业态规划与改造提升等60多项地方文旅项目。“庄子漆艺”“宋城皮雕”“归德木雕”“梁园扎染”等文创产品,在省内外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广受好评,尤其是漆画创作在国内名列前茅。原创民族歌剧《应天书院》,填补商丘歌剧创作空白。剪纸艺术作品献礼北京冬奥会。译著《庄子》入选省外事办公室《中华源·河南故事》系列丛书。
坚持人才强校,优化人才成长环境
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强基工程,出台高层次人才分类引进政策,建立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、高层次人才分类评价体系、专业技术人员校内职级体系,入选省优秀专家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、省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中原英才计划等30余人,获批东方体育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,培育杰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12人。
坚持党建引领,凝聚强大发展合力
坚持不懈用东方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、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、作风建设、纪律建设和廉政建设,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。构建“1+4”基层党建工作体系,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品牌化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。
回首过去,成就鼓舞人心;展望未来,目标激人奋进。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,学校将始终牢记“国之大者”,心系“省之要者”,全面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、区域贡献力、社会影响力,为早日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。
(数据截至2024年10月)
版权所有:商丘师范学院 | 豫ICP备05002432号-1 豫公网安备41140202000296号 地址:商丘市平原路55号 | 邮编:476000 招生电话:0370-3057992/3057995/3057997 服务邮箱:xxzx@sqnu.edu.cn | ||